大发500 - 大发500
大发5002024-07-18

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如何实现******

  研考如期举行 ,考生不动、试卷动——

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如何实现

光明日报记者 陈 鹏

  十多天后 ,2023年度硕士研究生考试将如期开考,本应出现在山东某考点 的考生许莉现在还滞留在浙江湖州。

  12月7日晚,教育部提出,对于当前仍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 、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 的考生,12月8日8时起,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交借考申请 。

  看到消息后 ,许莉第一时间提交了借考申请 ,希望将考点安排在湖州。两天后,填报系统关闭。截至目前 ,许莉在研招网借考申请 的状态是“待审核”。

  2022年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 ,根据多省份公布 的信息看,2023年度考研人数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面对参考人数百万级的国家考试 ,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该如何实现?

  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

  教育部表示 ,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安全平稳”的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优化考生服务 ,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 ,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 。

  “新十条”实施后,跨省跨市赶考更为便利,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疫情传播 的风险,影响国家考试 的安全 、顺利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认为 ,“异地借考实施后,部分就地借考的考生可减少旅途中 的感染风险 ,也省下赶考 的交通费用。”

  对此,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表示认同 :“社会面病例数量的增加,会从不同方面对如期考研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借考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保障考生应考尽考,降低疫情带来 的负面影响,为学生提供便利实惠。”

  截至目前 ,借考申请以跨省借考为主,对于如何省内借考 ,各地政策不一。山东省原则上不允许省内异地借考;河南省和甘肃省须由拟借考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 ;山西省则不安排省内跨市借考 。

  借考人数和涉及试卷数量“达到巨量”

  实施异地借考 ,即考生不动、试卷动 ,操作难度到底在哪里?

  据了解 ,考研科目分为统考科目和自考科目两种类型 。政治、数学、英语等统考科目试卷类型一致,但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 的专业课考题,由高校自主命制 ,类目类型成百上千, 是导致借考难度产生 的主要原因 。

  “假设考生小马原定在考点甲考试,某大学已把自命题试卷寄到了该考点 。因为疫情等原因 ,小马无法前往该考点,只能就近前往考点乙 。因为 ,甲乙两个考点无法直接交换试卷。因此,可能有两种方法进行试卷传递 ,一是从考点甲寄送回报考院校,由报考院校再寄送给考点乙,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 ;二 是发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作用,由考点甲先把试卷上交给所在省 的A教育考试院 ,由A省考试院交换给考点乙所在的B省考试院 ,再下发到考点乙,这种办法相对第一种更便捷一些 。”王传毅介绍。

  王传毅表示,“即使 是第二种方法,假设一个考点有100人申请借考 ,每个省有100个考点 ,借考人数可能多达几十万,工作量也非常大。”

  刊发在2022年第9期《中国考试》 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面临的舆情风险及应对措施探析》一文提出,一直以来,人们对研究生考试命题的规范性与保密性关注度居高不下。尤其 是自命题试卷 ,需要从招生单位送达考生手中,印刷分装、远距离调配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若采用传真或云端系统传送则会挑战自命题试卷 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曾长期在省级教育考试院工作的胡向东透露 ,近年来,研究生考试实行了精细化管理,试题包装规格齐全,可调度 的空间增大 。事实上 ,异地借考也有实践基础。“为方便考生,一直有零星的借考发生 。”

  胡向东介绍,“去年,因为受疫情影响 ,浙江和陕西为保障省内考生如期考研,探索尝试借考模式 ,并成功为几百名考生提供就近借考的机会 ,经历了大规模调卷、精细化复核 的全过程。”

  2021年 ,浙江省有15.8万名考生,共有12000多种考卷。异地借考有400多名考生 。短时间内 ,在原先90个考点基础上新增了96个考点、400多个特殊考场,考点数量翻倍 ,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所有调卷工作。

  “根据这一数据推算,今年全国范围内异地借考人数和涉及试卷数量 ,将会达到巨量,组考压力可想而知。但由于前期积累 的调卷经验 ,今年 的大规模招考也不 是‘无准备之仗’ 。”王传毅说 。

  王传毅介绍,“由于试卷调换必须万无一失 ,借考考生数量增加对各地考场及监考人员的安排,也提出了较大挑战。必须高效精准地完成试卷调换复杂周密的流程、细碎精密的考研组织工作。”

  精准化双向复核 ,确保试卷调换寄送无误

  “异地借考 的背后需要考试管理部门、高校等作出巨大努力并承担更大风险。因为会带来更多的试卷传递、更容易造成差错,这就要求相关高校和部门工作进一步精准化 。”胡向东提醒 。

  王传毅建议,应建立专门的大数据平台,为借考信息统计和试卷调换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和算法支持 ;建立专门“应急通道”,为应急传输加密试卷提供支撑,一旦出现试卷寄送中 的失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确保考研如期顺利进行 。

  “院校和省市考试院应加大考务人员投入 ,确保应对借考工作的人员充足 ,同时应对试卷 的调换、寄送 ,实行多单位的双向复核机制 ,每一环节至少安排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相互校验,确保试卷调换寄送工作无误。”王传毅说 。

  此外 ,王传毅认为 ,“因试卷按秘密管理 ,而且工作量巨大,教育部门不公布运作细节 ,但希望考生和社会予以充分理解和信任。考生也应该放松心态 ,使注意力更多地关注于备考本身,相信各级教育部门和院校能够为考生异地借考、如期应考提供坚强保障 。”

  “眼下,研考全国统考科目与高校考试科目并行,试卷机要传递量大面广 、风险大 的问题显而易见,异地借考的推行 ,将为下一步研招考试改革开拓思路,积累更多的经验 。”胡向东说 。

  (本文所涉及考生采用化名)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3日 08版)

大发500

“歌剧回来了,凛冬消散迎接春天”******

  在上海歌剧院会议室 ,前天刚抵沪的意大利歌剧导演马可·卡尼蒂,和中国导演杨竞泽对着全新制作的歌剧《波西米亚人》设计图纸进行热烈讨论 。(上海歌剧院供图)

  ■记者 姜方

  舞美设计图展开 ,舞台中景倾斜的塔楼顶仿佛梦回巴黎,而由几何图形分割而成 的冰块,在灯光 的照耀下折射出些许斑斓的科幻未来感;几位男演员们长袍或斗篷的复古感造型,又提醒着观者这仍是普契尼笔下 的那部经典歌剧——在昨天的上海歌剧院会议室,刚抵沪不足24小时的意大利歌剧导演马可·卡尼蒂,迫不及待地和中国导演杨竞泽对下月上演 的《波希米亚人》展开了热烈讨论 。

  作为上海歌剧院2023年演出季开幕大戏 、全新制作《波西米亚人》的联合执导,历经整整一年 的线上沟通 ,如今终于在上海握手、拥抱了 。

  “我回来了!意大利歌剧也回来了 !”导演马可毫不掩饰自己 的满心欢喜,“很高兴看到世界正在渐渐走出疫情 的阴影,重回正常轨道 。当下 ,重启歌剧 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通过不同文化 的碰撞与沟通,艺术将会激荡出强大 的鼓舞人心 的力量 。”他认真地告诉记者 :“面对疫情 ,我们所有人都是斗士 ,当所有人心手相连去直面恐惧并毫无畏惧时,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凛冬 ,迎接春天。”而这份寓意,也将成为此版《波西米亚人》舞台上一个令人惊喜 的“彩蛋”。

  七年前曾来过上海排演《茶花女》的马可,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与上海歌剧院艺术家们深度合作 ,共创《波西米亚人》 的同时 ,他也将在上海度过他的第一个“中国年”。“马可对中国戏曲很感兴趣 ,我准备带他去听听京昆演出 ,让他好好感受一下上海 的烟火气——大年三十来我家里包水饺 、看春晚;春节期间逛逛上海 的豫园 ,再一起去电影院看部春节档电影;参观一大会址 、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和滨江大道都得安排上……”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悄悄“透露”了一连串的精彩计划。

  歌剧回来了 ,爱 的火焰将点燃冰雪覆盖的舞台

  前天中午12点半,一架从罗马出发、经阿姆斯特丹转机至上海 的航班落地浦东T2 。马可·卡尼蒂和他的助理弗雷德·桑塔布洛焦,在历经1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 ,顺利入关 。一看到前来接机的上海工作人员 ,马可的眼中有了笑意 ,朝前方比了个“剪刀手” ,回应马可一行 的 是来自上海 的两大束鲜花。

  原来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出品的大型歌剧《波西米亚人》已筹备了近一年,眼看距离2月10日首演之日越来越近,获悉中国 的最新入境政策后,导演马可一行立刻改签了最近一班机票飞向东方 ,并在落地后立即与院方各业务部门开展工作,要求尽快正式投入《波西米亚人》 的戏剧排练。

  “这部全新制作的歌剧背景设定在2220年 的巴黎 ,整座城市都被冰雪所覆盖 。剧中贫穷 的艺术家即使身处极寒环境,心中依然燃烧着爱的火焰 !”马可的话语中满是对作品的期许 。“艺术不死 、爱情永恒。当1896年首演于意大利 的感人爱情故事 ,穿越时空来到2023年上海大剧院的舞台,这份初衷不会改变。”

  “这次和马可联合执导,我们共同的心愿就是让歌剧发光,让这门艺术能够活在当下。”中方联合导演兼舞美、多媒体设计杨竞泽在舞美设计中用到了转盘 ,在长方体的冰面造型前,一股寒意扑面而来。冰块是寒冷 的 ,而艺术家的热情与赤忱,足以融化一切坚冰,战胜一切困难 。就像杨竞泽所感受到 的 :“我在上海的街头 ,可以看到很多特立独行 的年轻人,他们让我对未来、对上海这座城市充满期待。”

  焕新的演出季让更多世界名家名团听到中国声音

  “从2020年至今 ,我们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的步伐从未停止 。三年眨眼过去了,这一次马可·卡尼蒂应邀来沪,能感受到他十分看好中国、看好上海 的演艺市场,加上我们全面扎实的前期工作 ,所以当大幕揭开时 ,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许忠告诉记者 ,包括开幕大戏《波西米亚人》在内,上海歌剧院2023年演出季焕然一新 。上海的观众也用期待已久 的热情回馈演出季的精彩——据最新消息,48小时内,《波西米亚人》《托斯卡》这两部剧目 的票房销售已过50万元,演出票售出1600张 。

  凛冬已过大半,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这个春天对歌剧院来说将是火热的、繁花似锦 的。许忠告诉记者 ,歌剧院今年国际化 的步伐会“快一点、再快一点”。其中包括携手上海大剧院与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首度合作 的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将迎来中国首演;与德国埃尔福特歌剧院联合制作 的《漂泊 的荷兰人》、邀请国际优秀主创团队排演的《托斯卡》等合作剧目 ,都已经接连排上了日程表。

  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 、常务副院长赵蕾表示,今年春天开始 ,通过多维而深入 的国际合作,将让更多世界名家名团听到中国声音 、看到中国实力,也让更多中国优秀艺术作品与文艺院团走上国际舞台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500地图